市场运营的变化正如闪电般推进,一不留意也许就会错过最佳机遇。连锁中医馆的运营水平之所以低下,正是因为不注重提升市场运营能力。而在中医热潮下,市场运营能力也将会越来越重要。
本文来源:诊锁界
作者:蒋小富
7月23日,本人非常尊敬的一位连锁中医馆创始人问我“在全国有没有见到过一些在运营方面比较有水平的中医馆?”我给了一个情商极低的回答:在全国连锁医馆里面,以我个人的视角判断,可能没有哪家做的算过得去。这个判断很伤人,毕竟我们这么多连锁医馆,肯定有很多优秀的运营人才,不可能做不好市场运营,所以,这个结论可能会受到很多中医同仁的质疑。连锁中医馆为什么做不好市场运营
其实,我们连锁医馆市场运营水平低,是有很多原因的,下面我们一一阐述。
?首先,创始人是中医医生。
他们受中医文化熏陶植入的基因,以及个人视野、知识结构、认知圈和事业心等,天然偏技术和保守,忽视市场运营的重要性,甚至认为市场运营可有可无。
我跟好几个医生创始人有过交流,发现他们虽然也在学市场营销、品牌、运营方面的知识,但交流下来,有一个明显的感觉:他们更多是从技术需要的层面来学习、理解和吸收运营方面的知识,而且整个市场知识结构体系很凌乱。
这种情况下,就会产生“我懂运营”的错觉,于是开始到处指指点点,搞得下面真正做运营的人都不知道怎么做,做什么。
技术出身的连锁医馆创始人,一定要有自知之明,认知到自己先天基因的缺陷和能力界限,你能做成连锁医馆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不是因为你懂运营,而是你会技术;不是因为你能力多全面,而是中医领域整体运营水平低下;不是因为你对客户需求有什么洞察力,而是你有点医生资源。
?其次,创始人学医出身,一直干经营管理的活。
这类连锁医馆的创始人有先天优势,他们对中医医生群体特性和中医文化有较深的理解和认知,也有非常好的运营管理经验和知识结构体系,但也很难做好运营,为什么?
因为驱动不了医生。今天来讲,对中医医生天然具备驱动能力的只有2个:
?医院。越是大的医院对中医医生越有驱动能力,这是由垄断所致。
?师父。一般情况下即使师父把徒弟当成免费劳动力用,徒弟也很开心,因为技术的价值超越了一切。
这类创始人往往有个错觉,觉得服务好医生就可以驱动医生,其实完全是两个概念。
服务好医生是基本的礼仪和尊重,驱动医生是大家在理念和行为上的趋同,同心协力,共同经营医馆事业。
即使有些医馆创始人能很好的驱动医生,但在技术跟运营两个领域都想抓起来,时间和精力上也难以兼顾,还是需要得力的运营人才或者技术人才协助,才能均衡良性发展。
?再次,对运营人才筛选标准存在问题。
好的运营人才在哪里?具备什么样的特点?为什么当前我们连锁医馆培养不出真正意义上的运营人才?
我们要把这些问题想清楚,尽可能改善自己的平台土壤,然后把好的种子引过来培育,才有可能逐步提升连锁医馆的运营水平。
但现实是,我们根本就不清楚好的运营人才是什么样的?我们应该从哪些行业和渠道去挖运营人才?
我们打开相关招聘网站看看我们中医馆在招运营经理/总监、新媒体负责人、经营院长、总经理等职位时,有多少在“任职资格”是这么写的:
1、中医药专业,……
2、具有XX年(含)以上中医诊所、中医馆、中医院相关运营管理经验……
3、医院或排名前列的医馆的同岗位管理经验……
4、欢迎XX、XX、XX等连锁同行人才加入。
今年6月份,我去一家药企交流,他们准备大力进入中医馆领域,当我一听他们医馆总经理是从国内某家知名连锁医馆挖过来的,我基本上就判断要歇菜了。
果不其然,他们运营了近3年的单体医馆,将近平方,月最高营业额没超过70万,30来个医生,基本上没全职的,诊疗项目也看不到有什么特色。运营成这样,还要大力扩张,不清楚哪来的勇气,也许是钱多任性吧!
从医院和当前全国领先的连锁中医馆挖运营人才,这本身就是一个笑话,不是这些机构的人不行,是这些年来,我们三甲医院根本就不要做市场做运营,怎么可能培养出好的并适合民营医疗机构的运营人才!
而全国领先的连锁中医馆,你去看看哪家连锁医馆在运营方面做的不错,都是“头轻脚重”的运营模式,根本就没有为运营人才的成长提供土壤,你把这些人搞过来做运营,甚至主导全盘,想要产生好的结果,先去烧香拜佛吧!
正是由于我们连锁医馆本身对运营人才的认知和理解的偏差,造成了我们筛选运营人才的标准和渠道都是错的,怎么可能招到合适的市场运营人。
?第四、当前连锁中医馆没有运营的土壤。
当前中医馆基本上以“医生驱动流量”为主,大部分医生又比较内敛,对运营的理解存在误解,不喜欢也不支持运营。
医馆很多是兼职、多点执业的医生,你是否运营跟他都没什么关系,加上当前医馆基本上以诊疗为主的,如果医生不参与到市场运营里面来,整个市场运营工作是开展不下去的。
中医热潮下,
市场运营能力越来越重要
当前,连锁医馆已全面进入到“用户和品牌”驱动的精细化运营阶段,但很多人的思维还停留在“医生驱动流量”的初级阶段,对医生运营、产品运营、客户运行之间的关系和底层逻辑搞不清楚,这是非常危险的。
?第一,随着国家对中医药产业支持力度的不断推进,中医投资热已经全面上演,可以说是“大跃进”也不为过。
市场本身就严重缺少合格的中医医生,再加上这一波投资热,争抢中医医生的成本会更加高昂,医生资源争夺战的炮声时刻在耳边嗡嗡响。
成都地区,医生和医馆的分佣比例在一线城市来讲算是相对合理的,但现在这种合理的结构也已经打破,最后医馆是很难承受的,将会有更多的医馆亏死也看不到盈利的希望。
这个时候,我们医馆创始人一定要想清楚,我们能否承受得起争抢医生的高昂成本,如果承受不起,我们需要从哪些方面想办法,弥补成本高昂和医生资源不足的短板。
?第二,越来越多的连锁医馆在尝试新模式、新玩法,寻找破局、突围之路,但这条路如果还是以“医生为主导”的话,基本上也是绝路。
所以,连锁医馆最后突围的方向就要落到产品(包括实体产品和健康服务)和客户两个层面,而这两个方面,最需要的就是运营能力和对市场需求及发展趋势的洞察力。
很多时候,跟中医同仁交流运营,我总会强调一个观点,真正具备运营能力的人其视野、认知、学习、逻辑能力是非常强大的,直觉特别敏感,洞察能力超强,即使他没在中医馆做过,他也能从蛛丝马迹里分析、判断出当前中医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记得年,我一个做互联网的朋友跟一家连锁医馆的副总交流,他说连锁中医馆到了通过自媒体打造医生IP和健康产品品牌的最佳时机了,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由于我朋友没在医馆干过,那位副总觉得他就是瞎说。
事实却是很多医生通过自媒体一年销售上千万上亿的产品,诊疗客户排队到6个月后,而全国有多少家医馆一年能做上千万业绩的,更别说上亿了,投入那么多人力物力,不如一个医生IP。
好的市场运营人才,对市场是有敏锐洞察力的,这种能力对医馆的发展在某个阶段可能会产生质的飞越。
通过以上简单的分析,在“医生、产品、客户”三个层面我们应该能达成一个基本的共识:单纯以“医生为主导”的连锁医馆,基本上是没希望的。
我们必须围绕客户需求开辟健康产品和健康服务两个战场,而要征服这两个战场,最核心的一点就是要提高我们的市场运营能力,构建起以“客户健康需求”为核心的运营模式,从而实现对医生的真正赋能,形成驱动医生和客户的能力。
连锁中医馆如何提高市场运营能力
?首先,连锁中医馆的创始人一定要认知到自己的能力界限,经验障碍和角色定位。
当前我们连锁医馆的创始人,真正对市场、品牌、产品等方面有丰富经验和完善知识结构的少之又少,而今天市场的玩法,变化非常快。
举个例子来说,我是学传统广告出身,学的都是整合营销传播、品牌形象、广告文案、营销战略管理、独特销售主张、定位等,没等我把这些理解透做一遍,就进入到PC互联网广告时代了,开始讲百度投放、SEO和社区运营了,接着马不停蹄地进入到移动互联网时代,变成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