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百洋的盈利规模看上去不小,年收入达30.96亿、利润(扣非)达2.03亿。
(摘自百洋医药招股说明书)
打开百洋医药招股说明书,我们第一步是想搞清楚它是做原创药的还是仿制药的,是化学药还是生物药。
结果发现,这不是一家医药生产企业,而是一家医药代理、批发和零售企业。
(摘自百洋医药招股说明书,红字由放牛塘添加)
百洋医药的收入由三项构成。
第1项“健康品牌产品销售推广业务”第一眼看到“健康品牌产品销售推广业务”这个词,我们感觉挺玄乎的,深入一研究,发现就是代理业务。
(摘自百洋医药招股说明书)
而且主要代理的产品就一项,迪巧补钙产品,根据百洋医药招股说明书披露:迪巧系列钙制剂由美国安士在美国进行生产,迪巧系列钙制剂主要应用于母婴补钙领域,是国内主要的母婴补钙产品之一,公司是迪巧系列钙制剂在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唯一总代理商。
迪巧是美国安士的产品,用于母婴补钙,由百洋医药在中国独家代理,占百洋医药代理总收入的比重超过70%。
第二大代理产品叫“泌特”,根据百洋医药招股说明书披露:
泌特产品由扬州一洋生产,主要用于因胆汁分泌不足或消化酶缺乏而引起的消化类疾病的治疗,公司是泌特产品在中国(不含港澳台地区)的唯一总代理商。
扬州一洋是由韩国一洋药品株式会社控股的企业。代理就是代理,非要搞“健康品牌产品销售推广业务”这么个名字,多占用了我们的阅读理解时间。
第2项“医药批发配送业务”百洋医药倒是把这项业务的名字披露得很实在。要搞清楚医药批发配送业务,先得弄明白医药行业“两票制”。“两票制”医院,最多只能开两次发票,由于厂家必然会开一次,那么留给经销环节就只剩一次了,这个制度的初衷是要限制药品经销环节的层数,医院,中间只能有一层经销。这层经销,主要被大型国有医药经销企业占了,不相信的可以去看下各医药企业的前五名客户,一般都是中国医药、华润医药、上海医药、九州通医药等。
(摘自百洋医药招股说明书)
行业前三名年收入都在千亿以上,多的达三千多亿。
百洋医药年医药批发配送收入为13.06亿,绝对额看上去不小,但批发行业销售收入本来就容易做大,从相对额来看,与行业龙头比,不到别人的百分之一。百洋医药注册地在山东青岛,-年,医药批发配送收入来自山东的占比分别为92.37%、91.44%和92.54%,而山东的收入中来自青岛的占比又分别为78.37%、79.25%和79.29%。可见,百洋医药医药批发配送业务的地域性特征明显,青岛占比很大。第3项“医药及健康产品零售业务”零售就是药房业务。百洋医药的零售销售收入占比不高,-年分别为5.36%、8.31%和7.44%。而且超过95%的零售收入来自青岛。那么,百洋医药的盈利究竟主要来自什么业务呢?由于百洋医药并未编制分部报告,我们并不能直接找到答案。代理、配送和零售,其实业务的本质差异还是挺大的,按道理应该编制分部报告,披露各项业务的收入、毛利、利润。我们在分析一家企业盈利来源的时候,不要被其收入结构给误导,关键,不能以收入构成判断企业的核心业务定位,而应该以利润贡献为主导。尽管百洋医药代理收入和配送收入比较接近,呈现五五开的状态,但配送业务毛利率远不能与代理相比,代理的毛利率超过50%,而配送的只有10%左右。-年代理业务的毛利占比分别为85.16%、84.29%和84.83%。
(摘自百洋医药招股说明书)
虽然看不到各项业务的净利润占比,但配送和零售加起来毛利年只有1.57亿,扣除销售、管理、财务、资产减值准备等费用,再缴纳25%的企业所得税,肯定不会超过年净利润2.03亿的一半。
而代理业务年毛利为8.76亿,这才是公司盈利的主要构成,从这个角度看,百洋医药主体业务还是医药代理。代理业务才是投资者该重点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