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第一轮“4+7”城市药品集中采购试点启动,试点地区范围为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沈阳、大连、厦门、广州、深圳、成都、西安11个城市。年带量采购扩围,将进行带量采购的区域扩展到全国25个省份,带量采购导致目标品种的1-3家中标企业可以瓜分市场,对市场重新洗牌。外资原研药物与国产仿制药面临巨大的机会和挑战。
外资原研药品类
以原研药为主的外资企业收到带量采购政策的冲击巨大,作为市场份额最大的行业领导者面临着行业重新洗牌的巨大挑战。在带量采购的竞标中,原研药物价格较高,无法同仿制药进行价格竞争导致纷纷落标。
在4+7带量采购31个品种中仅有2个是外资原研药物。根据调研结果显示,仿制药在带量采购中的降价幅度为30%-70%左右,相比之下原研药需要降幅高达60%-80%才能进入中选名单中。外资企业这一降幅不仅会导致产品利润空间和销售额的大幅下降,无法维持现有的销售团队,同时会破坏落标产品的全球价格体系,所以很少有外资原研药品类实现带量采购中标。
为了规避以及减少带量采购对落标产品的影响和冲击,外资企业主要进行两方面的策略调整:
1.控制和降低成本,包括剥离产品线,建立专门的成熟产品团队;大幅减少销售团队规模;采用CSO模式,将产品交由代理商进行销售;减少学术推广预算等等。
2.改变渠道策略,不在以院内销售为主,通过院外医院销售的渠道模式提升销量,通过多渠道销售降低带量采购对产品的冲击。
内资仿制药品类
对于国内进入带量采购名单的国产仿制药,作为市场以及原研产品的挑战者,仿制药成本和价格低于原研产品,带量采购对国产仿制药是一个抢占原研药市场的利好机会,中标后市场份额的大幅提升可以让仿制药做到‘以量换价’,促使产品大幅降价。
作为市场的挑战者,进入带量采购前,相关仿制药的市场份额仅占10%-40%,带量采购后,1-3家中标企业瓜分25个扩围省份的市场份额,仿制药的市场份额大幅提升。
为了响应国家和政府号召,以及实现带量采购中选,内资企业主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调整:
1.规范化学术推广,避免不合规的推广方式。带量采购的目的就是避免不合理的商业推广,整治带金销售现象,完善招采流程,利润大幅下降会倒逼国产仿制药摒弃之前的不合规的商业推广,完善正规的学术推广流程。
2.加强同中标医院的政策宣导。医院进院负责人(药剂科主任,分管院长等)开展政策解读会议,向相关负责人建议在使用完采购量后继续使用中标产品,医院能进一步落实相关政策法规,提高产品的销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