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国谈产品目录下来的时候,市场上代理商盆友们一哄而上,在集采的大环境下拿到代理权就像娶媳妇那样高兴的睡不着,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各位院长大大们专门啪啪啪打脸。
说好的-------不得以医保总额控制、医疗机构用药目录数量限制、药占比等为由影响谈判药品配备、使用(国家医保局:-12-18原文)。
当然,这与产品的属性、厂家/代理商的销售能力都有关系,但是,最终各产品进院的情况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理想。
所以,大家都觉得年新医保目录下来后,市场上反应并没有年那次那么热烈,主要原因有三:
1、厂家要求太多:只要是进了医保就像是丑媳妇终于熬成婆,要一把都赚回来,任务量、医院、保证金啊,稍有不慎钱没赚到保证金是亏进去了。
有些厂家给出的条件就像吃翔卡在喉咙的感觉,不吃吧饿,吃吧着实恶心。
2、市场环境不乐观:进院不好进这是一个大前提,做销售的人都说----没有进不去的产品,只是你没找对代理商。
话是不错,但是,能进院的人非得做你的产品么?如果,这个逻辑成立,那医院得有多少个产品?
3、进了目录后也会进集采:有些产品前脚刚进入目录,热乎劲还没过呢,马上就进入到国采目录,价格一路向下,有一定的风险。
然而,年形势似乎不一样了。首先,3月25号会议明确对版国谈产品的落地要重点监测。
其次,4月1日就发文医保医药函[]15号(国家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关于做好国家医保谈判药品落地检测工作的通知)。
1、各省、区、市明确国谈药品落地与推进方案。
既然国采、省带量采省下来了大批医保资金,新进医保的产品得用起来,并且,要给各明确的执行方案。
2、要对国谈产品的挂网、使用、报销情况进行上报。
这对老百姓来讲是极大的利好,不管是作为患者家属还是医药从业者,都能感受到温暖。
3、定期上报、数据排名、按月统计。
这就有点玩大了,别光说不练,谈都给你谈下来了,要让谈下来的产品更快、更广泛的应用到患者那里。
然后,还有排名,排在后面的省份会不会有一股莫名的压力???
说道这里,关于年国谈进入医保的产品,各位代理商朋友们该怎么说是不是心里有个数了???
各位厂家的销售老总们是不是又有新想法了?保证金要涨点?任务量要加点?省区经理的管理是不是要紧一点?----希望各位销售老大们,要认清形势,认清文件的精神和落地性的差异。
趁着东风抓紧开发才是硬道理,设置那些条条框框最终伤害的还是自己。
(信息来源:国家医保局风云药谈独家整理)
张廷杰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