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点击上方"博爱旺康"↑订阅全球并购资源
并购已成为国内大型药企加码创新药的重要方式。最新数据显示,年初至今,我国医药圈共发生并购案40余起,涉及金额近亿元。与此前海外扫货不同,并购研发型小企业将成为未来国内药企加码创新的新趋势。相关分析人士表示,创新药的研发周期大概十年左右,期间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承担较高失败风险,大型药企将选择并购国内具有研发能力的小企业,避免研发风险的同时扩大自身产品线。随着政策大力引导创新,国内小型研发企业数量不断增加,未来国内药企并购将提速。
政策引导下,国内创新研发投入加大
在政策导向驱动下,国内药企正在加大创新药领域投资。智飞生物近日宣布,旗下全资子公司北京智飞绿竹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的“15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获得国家食药监总局药物临床试验批件(规格0.5ml/支,批件号:L),同意该产品作为预防用生物制品进行临床试验。智飞生物表示,15价肺炎结合疫苗获准进行临床试验,是公司在响应国家鼓励创新政策。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在国家鼓励创新研发的背景下,包括复星医药、恒瑞医药在内的众多企业均已将药品创新放在公司重要战略位置上。截至今年上半年,复星医药有6个单抗品种(11个适应症)已获批中国临床,在研新药、仿制药、生物类似药及疫苗等项目项。复星医药总裁吴以芳表示,药品创新是公司战略重要组成部分,创新药的比重将越来越大。截至今年上半年,恒瑞医药共取得9个创新药临床批件。
其实,国内药企加大研发投入与利好政策出台有着直接关系。自年国家启动药审改革以来,相关改革制度设计及配套政策密集发布为我国医药产业打开创新的大门。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改革临床试验管理、加快上市审评审批等措施将对创新研发实力较强的公司带来直接利好,进一步激发药企新药研发的积极性。
国家食药监总局副局长吴浈表示,《意见》出台主要是希望满足公众用药需求。只有企业研发出更多高质量的新药在中国上市,才能从根本上满足公众用药急需。“加快药品上市审评审批有利于降低新药上市价格,更好地实现药品的可及性。《意见》发布进一步推动了药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我国医药产业做大做强,改变新药长期依赖进口,以及落实创新型国家战略有重要意义。”
并购国内研发型小企业将成新趋势
增强自身研发能力是改变国内外合作模式的重要条件,通过并购国内研发型小企业将成为未来国内药企提升自身研发能力新趋势。
医疗战略咨询公司LatitudeHealth合伙人赵衡表示,新药研发时间较长,甚至十年时间也不一定能研发出来一个创新药,就算是到临床三期、四期时也有可能被毙掉,让过去十年的投入付诸东流。“国内有创新能力的小企业逐渐增加,但这些企业难以承担研发失败风险。即便是研发成功一个新品在上市初期销售情况较好,随着时间增长,竞品会不断出现,企业将面临单一产品带来的风险。在大企业需要有潜力的新品增加自身产品线、小公司需要资金支持的情况下,未来境内并购数量会有所提升。”
事实上,中国健康产业的主流投资机构已经开始布局高端制剂国际化的本土企业。今年8月,绿叶制药集团宣布旗下附属山东绿叶制药有限公司以4.5亿元价格收购山东博安的两种在研产品(LY及LY)以及其各自的技术、数据连同该等产品附带的一切权利。根据收购协议,卖方负责该等产品全部三期临床,绿叶制药集团不需要负担临床费用。如果临床试验没有成功,则绿叶制药集团不会支付后续任何费用,且有权要求卖方退回已支付的全部费用。
赵衡表示,目前国内资本和大型企业均在加码药品创新研发,未来会出现更多药品研发成功案例。在此过程中,药企需要加大研发投入,特别是人才的投入,才能获得真正的发展。据了解,目前已经有大量科学家海外归来并担负起药品研发重任。今年8月,由留美科学家和企业家团队创立、致力于为全球提供高质量呼吸药物的长风药业完成由国投创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管理的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领投的4.4亿元D轮融资。分析认为,未来3-5年市场会出现一批由海归科学家团队研发的新药物。
---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有删减)
医药行业新政频出,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医药行业在经历了新版GMP、一致性评价、医保控费、两票制、环保督查等持续多年的连环重拳打击之后,具有远见卓识的资深人士集体发声:医药企业的春天快来了!
医药行业的春天在哪里?
制药企业的春天在哪里?
医疗企业的春天在哪里?
代理商的春天在哪里?
科技公司的春天在哪里?
······
↓↓↓欢迎各位领导报名参加
前途汇最新线下医药企业家资源对接活动
医药企业董事长、总经理免费参会
“匹配资源”、“分享经验”、“合作共赢”
点击最下方“阅读原文”报名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