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基本概念
渠道分类
选定原则
市场体系
保证管理
申请条件

美好安徽十三五成就巡礼健康安徽建

央广网合肥12月3日消息(记者鲍玉婵)12月3日上午,安徽省政府新闻办举办“美好安徽‘十三五’成就巡礼”新闻发布会,省政府副秘书长、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李必方,省卫生健康委主任陶仪声介绍安徽“十三五”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主要成就,并回答记者提问。

央广网发刘玉才摄

李必方说,“十三五”以来,安徽省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成熟定型,疾病防治能力不断增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年到年底,婴儿死亡率、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从4.54‰、6.85‰、17.26/10万下降至3.8‰、4.5‰、11.8/10万,均低于全国平均(5.6‰、7.8‰、17.8/10万),主要健康指标好于全国平均水平。

“十三五”时期,安徽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主要成就体现在六个方面:

 综合医改走在全国前列,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医院改革全面推进,破除以药补医机制。探索创新县域医共体、编制周转池、乡镇卫生院“公益一类保障二类绩效管理”等多项改革经验,“天长模式”成为全国医改典型。分级诊疗路径更加清晰,建立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和35个紧密型城市医联体,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达到65.5%,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医院管理制度更加健全,医院建立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为医院核定周转池编制5.4万名,医院高质量发展不断推进,5家三级医院绩效考核进入全国百强。全民医保制度更加完善,全省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保障待遇政策,县域内实行95%基金按人头总额预付,按病种付费病种达到个、占总出院人数46.5%,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药品供应保障更加有效,率先在全省范围内开展药品耗材带量采购、实行“两票制”,对35个短缺药品和72个易短缺药品实行清单制管理。综合监管制度更加有力,实施不良执业记分制等六项监管制度,将省级项权力纳入“最多跑一次”清单。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全省医疗机构数、卫生技术人员数从年的家、28.1万人,分别增加到年的家、36.1万人。千人口床位数6.1张、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2.44人、千人注册护士2.57人,提前完成“十三五”规划任务。“15分钟就医圈”基本形成,县域内就诊率达到83%以上,次均费用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个人卫生支出占比下降到30%以下。医疗资源配置布局更加合理。优质医疗资源供给不断增加,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落户安徽。实施全民健康保障工程,开展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个,争取国家资金60.4亿元,在5医院实施疑难病症诊疗能力提升工程,建设一批国家、省级临床重点专科。“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省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智医助理”覆盖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搭建安徽省医学影像云平台,省市县乡四级远程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医院建设不断推进,医院27家。

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升,重大疾病防控能力明显增强。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从年的40元提高到年的74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增加至12大类45项。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不断推进,传染病防控能力进一步增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在全国较早启动一级响应。截至12月2日24时,除发生1例外地关联病例外,已天无新增本地确诊病例。慢性病防控稳步实施,传染病防控有序推进,提前一年实现消除疟疾工作目标,全省碘缺乏病县继续保持消除状态,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0%以上较高水平,5岁以下儿童乙肝发病率控制在1%以下,疫苗可预防传染病发病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推动基本医疗有保障,健康脱贫取得决定性成效。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服务能力不断加强,全省所中心卫医院水平,常住人口8万人以上的乡镇卫医院水平,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授予“全国百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织开展健康脱贫“百医驻村”专项行动,消除个村医“空白点”和个村卫生室“空白点”。构建“三保障一兜底一补充”(即“”“”)综合医保政策体系,贫困人口住院医药费用个人自付比例控制在10%左右。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病种扩大到34个,对有诊疗需求的贫困人口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应签尽签”,开展农村贫困失能半失能人员医养结合照护试点,推广贫困人口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慢病用药“长处方”。

 聚焦传承创新,中医药事业发展取得新进展。全医院所,基本实现“医院”目标。%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乡镇卫生院和96%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立足亳州市打造“世界中医药之都”,形成全国最大的中药饮片产业集群。亳州市被确定为首批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建设单位,霍山大别山药库等4个单位被确定为首批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建设单位。

 积极推进健康老龄化,重点人群健康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全省建设医养结合综合示范区4个、示范基地(园区)6个、示范项目机构27个、社区示范中心31个。职业病防治体系不断健全,尘肺病防治攻坚行动扎实开展,职业病危害监测评价水平持续提升,重点职业病监测工作覆盖全省。



转载请注明:http://www.zzjingjixuegailun.com/xdyz/124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