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遇到客户咨询,除了一直在做的自我介绍外,还加了一条,为何从主体公司切换到经纪公司的赛道。
今天且听我细细道来
其实国内保险公司数量非常多,目前中国保险公司数量已超家,经纪公司数量接近家,代理公司数量已超家,而且不断有新开业的和排队报批的公司。
按照保费规模,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这么大的保险市场是靠多样化的销售渠道支撑起来的,如代理人渠道、经纪渠道、银行渠道、代理公司渠道等,其实各个渠道并无优劣,都合法合规,客户的保单也不会因为渠道不同在法律效力上有任何差异。
先看看《保险法》怎么说
保险代理人是根据保险人的委托,向保险人收取佣金,并在保险人授权的范围内代为办理保险业务的机构或个人。
——《保险法》第条
保险经纪人是基于投保人的利益,为投保人与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提供中介服务,并依法收取佣金的机构。
——《保险法》第条
保险代理人:主体保险公司由于历史因素,目前占我国市场份额较大的是代理人渠道,也就是我们日常听到较多的平安、人寿、太保这样的公司。
举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很多主体保险公司至今还在以产说会和酒会的方式开展业务。不分男女老少,普及某一个产品如何如何好,所有人都应该购买。没有人询问每个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这显然是不符合常识的。30岁的年轻人做养老规划,没问题,很匹配。60岁的老人也做养老规划吗?5年10年保费交下来能不能活到回本的时候都是个问题。
(这里插句题外话:保险理财是个中长期规划,3年5年要拿出来用的,真的不适合,求求了!)
过去在主体公司服务的这4.5年时间里,我作为一名专业有良知的从业者,一直从客户需求出发,一人一案,但方案落地的过程不可避免得面临局限。
首先,是产品上的局限。
没有一家公司能做到所有产品都行业最佳这是事实。但作为某家公司的代理人,我只能在自家产品库选择。理想很丰满,但后台给到我的产品库支持太骨感。这也是代理机制本身的问题,带有无可辩驳的排他性。
其次,是客户利益的局限。
入行时间越来越长,见到的体检报告越来越多,但完全健康的标准体确越来越少。学生时代怕考试,进入社会怕体检,当代打工人的真实写照。单一选择的情况下,客户提交报告等待公司核保结果的过程,简直就是等待宣判的过程。公司说能保就能保,拒保就拒保,加费就加费,除外就除外,没有任何申诉机会。但是当客户有多样选择,那就可以同时提交多家公司核保,选择结果最优的购买。这也是我最近在经纪公司感受最深刻一点,客户可以掌握投保主动权。
保险代理机构:银行为例很多人也许想不到,我国最大的保险兼业代理机构竟然是银行。现在我们走入任何一家银行的任何一个网点都可以买到保险产品。银行最核心的业务和获利模式应该是吸纳存款然后放贷,利用存贷差赚钱。但银行也面临着困境,当存款一直居高不下,但是又没有更多优质客户去放贷,存款反而成了成本压力和负担,因为要给客户付息。如果银行不想损失客户,就可以劝客户用存款买基金,买保险。
从商业模式的角度来说,这没有任何问题。但是从保险营销的角度,这种营销是极致的卖方导向,产品导向的模式。银行能代理的产品是相对有限的,每家网点一般可代理3家保险公司的产品,而且产品的类型也相对单一。
这就产生了两个问题:
第一,客户从银行购买的保险产品不一定符合自己的需求。
第二,作为银行的客户经理,真能把保险的意义与功用讲明白?
保险经纪人《保险法》条明确指出,保险经纪人是基于投保人的利益。
所以经纪人的定位并不是帮保险公司销售产品,而是按照客户的需要帮客户在市场中挑选产品。保险经纪人跟客户才是一条船上的!
主体公司代理人好比是医药代表,代表单家公司的利益,永远希望医生的处方上出现的是自家公司的产品;
保险代理机构就好比药店导购,哪个药品利润高就推荐哪个药;
因为前两者都存在不可辩驳的排他性,所以他们的选择对于客户而言并不一定是最优的。
经纪人好比一个医生,专业度自然不必多说,也只有医生能够真正的做到对症下药,代表患者的利益。
一个人不可能因为生病让自己成为一个医生,也不可能因为买保险把自己培养成专业保险经纪人。对客户来说,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我们有专业能力,为客户提供咨询这是一种等价交换。
对于需要投保高额件的客户,可以选择多家公司投保,避免了体检风险,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对于投保而言其实体检本身也是一种风险。
对于体况有异常的客户来说,核保结果可能比方案配置更重要。我们为客户寻找最优的核保结果。
成熟的保险市场经纪公司占主导地位
英国:保险公司余家,经纪公司余家
德国:保险公司余家,经纪公司余家
瑞士:保险公司30余家,经纪公司余家
美国AIG是全美也是全世界最大的保险金融集团之一。每年95%的业务来自于专业第三方的合作。而美国经代公司数量足有38之多!
之所以选择经纪人,是因为保险经纪是国内保险行业未来发展的风向标。
之所以选择明亚,是因为它不同于任何一家公司,从根本上做到了公正客观。
为保证经纪人做到真正的中立,为了让每位客户都能买到、买对、买好,明亚走了一条非常艰辛的道路。
明亚把所有产品的佣金比例抹平,从制度上规避了经纪人因收入差异而做出佣金导向型产品推荐的可能,奠定了经纪人“选对不选贵”的客观基础。为了做到这一点,明亚连续7年自行补贴低佣金产品,也就是卖一单亏一单,买的越多亏的越多,亏了7年,得到了业内公认的口碑,这个“中立”实属来之不易。
如今,明亚拥有业内最全的产品库,签约了几十家保险公司的上千款产品,最大限度的满足不同家庭多元化的配置需求。业内流传着这么一句话,一家保险公司要么不开拓经纪渠道,一旦开拓经纪渠道第一家必定签约明亚。
文章的最后感谢我的客户,
在我做出平台切换选择时依然能支持我的选择,鼓励我的发展。虽然日常联系不多,直女一枚的我对于嘘寒问暖也并不擅长,但专业服务一定对的起各位的信任。尤其许多身处异地未曾谋面的客户,只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