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国际在线
5月31日,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庆收容救护中心正式启用。当天,暂养在收容救护中心的珍稀特有鱼类也被放流至长江。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庆收容救护中心摄影缪新港
据了解,收容救护中心由江津区人民法院、重庆市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和江津区林业局共同建造,是独立设计建造、以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收容救护为主要功能的主题船舶收容救护中心。
启用现场,西南大学渔业资源环境研究中心主任姚维志正在为一条胭脂鱼进行消毒、上药。完成救治后,姚维志将胭脂鱼放入了收容中心特有的鱼池中。姚维志介绍,这条胭脂鱼经过短暂的休养后,将被重新放生到长江。收容救护中心舱内的水体条件与长江一致,避免收容鱼类因环境剧烈变化而引起应激反应,可以提升救助效率。
据悉,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域内分布有鱼类种,包括长江鲟、白鲟等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珍稀鱼类。
江津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曹天明介绍,收容救护中心船体总长21米,型宽5.2米,配备观察池、救治池、康复池和驯化池等基础设施和药品柜、器械柜等设备,以满足长江鲟、胭脂鱼等51种珍稀特有鱼类的收容救护。根据工作需要,该收容救护中心未来还将适时拓展巡回审判、法治宣传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