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基本概念
渠道分类
选定原则
市场体系
保证管理
申请条件

药品流通曝药价高现状中小代理商是搅局者

北京白癜风治的好的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so_6983145.html

  虽然我国医改已步入近30个年头,但药价高、看病贵仍是医改的顽疾。在医改实施过程中,靠公关推高药价的灰色利益链也已悄然形成。多位医药流通领域的资深人士表示,小代理商是这条利益链的搅局者,高额回扣是小代理商走量的利器。

 昂贵的流通环节

  国内药价高于其他国家已经是医药行业不争的事实。

  9月7日,对于内地药价高于香港药价的原因,郭剑英表示,因为香港没有5%的关税和17%的增值税,没有15%的医院加价,流转费用也不会高于20%,为此,内地费用高于香港%也属于正常现象。

  以治疗乳腺癌的赫赛汀这款药为例,记者统计发现,该药在内地报价为元/盒,而香港药房最低报价约合人民币元/盒,相差上万元。仅一江之隔,为何两地价格差距如此之大?

  记者了解到,香港药品销售环节从药厂到患者之间是极其精简的销售链,没有中间盘剥。医院,由医管局采购药品,不能有佣金,医院用药费用由政府负担,药品都是原价销售。而在内地批准上市的药品一般需要经过三个流通环节,厂商、中间代理商和零售药店。

  采访过程中,多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其实每款药的出厂价格并不是很高,药品价格的飙升基本上是在流通环节。

  「药厂的药品从厂商到消费终端,多家药企中间至少有三层的代理商,分别是厂商总代、省级总代和二级代理。」一位流通领域吴姓的资深人士告诉记者,特别是一些外企的独家药和少数厂商稀有品种,很多中小型的代理商,基本上都是买断该产品的所有代理权,再利用省级总代和地方二级代理的方式销售,因该类产品有其独特的优势,代理商借机从中获取高额的转手费。

  到底每层代理商的加价比例是多少呢?上述人士告诉记者,加价比较多的是一级总代和区域总代,一级总代基本的加价比例在20%左右,而省级总代加价在10%左右,区域总代加价至少20%。因为一级总代控制所有药品,拥有所有药品的销售权;医院和各地药房,因为涉及房租、人员开销等成本,所以加价相对较多。

  药品15%的医院加价也是患者背负高额药价的一部分。该资深人士告诉记者,医院推行的是零差价药品销售,医院提取15%的利润已经医院的潜规则。

  垄断独家资源,医院的返点率,无疑成为中小型企业对抗大型代理商的利器。某大型流通领域的负责人无奈地告诉记者,中小型代医院或医生积极主动地采购和使用其主推的药品,这其实跟中小型代理商承诺较高回扣有关,而大型企业因为盘子大,多数药品基本上都是大众药,靠走量博取利润。

 一条灰色的利益链

  我国医改从年开始,虽然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取消加成、禁止二次议价等多种措施,但药价仍高涨不止。事实上,在各种政策出台的同时,一条靠公关推高药价的灰色利益链也正在悄然成形。

  在这条灰色产业链上,药企或代理商、医院和医生成为高药价两端的具体推手,而医生是推动产品销量的关键人物。

  一位做了十几年的李姓资深医药代表告诉记者,除了流通成本高得不正常外,高价药品的40%收入都花费在这条灰色产业链上。

  「每销售一盒药,医生的提成基本上都要20%左右,另外20%医院的领导及各科室的负责人。」一李姓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在日前被相关部门查处的葛兰素史克案件中,该企业为了医院,在中国专门成立了大客户团队,医院医院的主管副院长、药剂科主任大肆行贿,每年不惜花费达上千万元的公关费。

  为何药企和代理商不惜花费医院?摆在这个问题前面一个值得思考的现状是:药价高昂,但药品的销量并未直线的下降,反而会每年呈现上升的趋势。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对记者直言,这种现象说明在中国很有医药市场,有人卖,并且还有很多人买得起。

  「其实,这跟中国的医药报销制度有很大的关系,大部分药价都是走医保卡和医药保险,药品价格再高,但上了医保和医疗保险的患者也会执著地购买。」该人士告诉记者,国家医疗高额的报销制度,也是药品灰色利益链市场最大的动力。

 中小代理商是搅局者?

  「现在医药企业代理商之间的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大的代理商只能靠量博取高额利润,而中小型的代理商只能靠买断药企的独家药代理权,靠高回扣上位,是十足的搅局者。」上述吴姓业内资深人士对记者直言。

  记者粗略统计发现,目前我国医药流通领域大型的医药代理商仅占25%的市场份额,而排名前名的代理商的市场份额也仅占70%,另外30%的市场份额都均在企业和中小型代理商手里。

  该吴姓人士告诉记者,正是这30%,是推高药品价格的真正动力。

  多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些企业直接运作的药品和中小代理商买断的独家药,基本上是高价的原研药和独家药,定价权多数是自主定价,药品的价格几乎都高出仿制药和同类功效药价格不止1倍。

  记者了解到,此类多数为OTC类药物。企业和中小型代理商为了拉动该药品的销售量,首先利用药品自主定价权的优势,将药品的价格定得奇高,其主要目的是留出更多的利润空间,利用高回扣模式,拉动市场。

  这些现象记者也在一家外企销售代表处得到了证实。一位不愿具名的外资企业的医药代表告诉记者,我们主推的这款药的提成远远高于其他药品,一般的药品回扣在15%左右,而我们的这款药品回扣价高于20%,有的甚至给医生的回扣还能达到30%。

  相关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3月,这家上市公司中,毛利率排名前十的公司有舒泰神、冠昊生物、沃森生物、红日药业、佐力药业、上海凯宝、恒瑞医药、中恒集团、长春高新、永生投资等公司,这些公司的毛利率都在80%以上。其中舒泰神今年一季度的营业收入为1.85亿元,而营业成本仅为万元,公司的销售毛利率为94%,为医药生物板块下毛利率最高的公司。

  对此,该吴姓业内人士对记者直言,原本规范的市场,在这些由企业直接运作和中小代理商的高额回扣的刺激下,药品的价格一步步被抬高,最终导致市场混乱。

热门平台推荐:中国医药供应链联盟

 

热门指数:★★★★★

热门平台推荐:采购经理人俱乐部

热门指数:★★★★★



转载请注明:http://www.zzjingjixuegailun.com/bzgl/55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