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家与代理商博弈是常态
一直以来,厂家抱怨代理商越来越难搞,对招商产品异常挑剔不说,日常管理也出现各种问题,承诺的销量呢?医院呢?貌似都有理由拖延、搪塞。
而代理商则愤怒地指责厂家不像话,代理条件那么高,自己背负了大量的保证金、货物及销量考核,但厂家除了知道压货以外,该支持的时候去哪了?招商经理不近人情,收了货款保证金再也做不了主,招商老总高高在上远离市场。说好的返利呢?说好的返款周期呢?这还不说招商人员临时起意,挖自己的墙角,切断自己的市场而销售任务年年涨,月月压货,再压,再强壮的骆驼都有压垮的那一天。
新形势下的博弈变化及背后的原因
以上呈现的一幕幕,好像天天发生,年年都像这样。但时间进入年,医药行业各个环节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医药营销相对于以往各个历史时期,面临着更多挑战。
特别是这几个月全行业实施营改增,药监总局发布94号公告打击过票、挂靠等执法行动,使得开票成本猛涨,并且在两票制实施的阴霾笼罩下,风险剧增,却一时找不到奏效的办法。厂家等政策,代理商看厂家,相互观望的结果是市场严重下滑。厂商都陷入集体迷茫中,代理商、自然人更是两头受气日子更不好过。
问题出在哪?厂商都不应该把目光局限在营销环节,应该抬头看看整个医药行业的政策环境,山雨欲来风满楼。
供给侧,CFDA进行了新药评审改革,一方面旨在解决积压批件,特别是对创新药物及急需用药提高审批效率,另一方面则对临床数据造假做出了最严厉的打击,正所谓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一致性评价,解决药品批件存量多但质量和疗效与原研品种相比不能达标问题,这是在补课。生产工艺一致性核查,更是对多年形成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一次全面清查行动,所有生产企业都将会被全面检查,以保障药品生产安全。
以上这一切,都对市场上流通的品种,以及即将进入市场的品种不同程度造成影响,厂商普遍感觉,现在在做的品种,明天不会出事吧?一致性评价能够通得过吗?药品生产线不会被突然的飞检给弄停产了吧?
代理商的三大砝码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