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布的一份《行政处罚决定书》揭示了医药市场的一个惊人内幕:四家药企联手控制一款“救命药”的价格,使其从成本价的不到15元/支暴涨至最高近元/支。这一行为涉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以不公平高价销售药物,严重损害了患者利益和公共利益。此案涉及的四家企业包括上海上药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生化”)、武汉汇海医药有限公司、武汉科德医药有限公司和湖北民康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统称“三家公司为汇海方”)。
一、药品垄断背后的“商机”
涉案药物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是一种主要用于治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药物。由于长时间未生产,一生化的批件过期后一直未获批准。然而,近年来随着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阴性菌的出现及流行,该药物得以重新回归临床并用于一线治疗。面对这一“商机”,汇海方开始入局,并从控制原料供应开始,逐步实施其垄断计划。
二、控制原料供应,形成市场支配地位
为了独家垄断硫酸多黏菌素B在国内的供应,汇海方与丹麦雅赛利签订了《原料药供货协议》,成为其中国市场代理商。自此,中国市场上98%的硫酸多黏菌素B原料药供应被汇海方控制。这一举措使得其他企业难以进入市场,形成了汇海方的市场支配地位。
三、高价销售,牟取暴利
在控制了原料供应后,汇海方与一生化签订《合作协议》,约定由一生化负责药品再注册和生产,而汇海方则获得制剂独家经销权。在这一过程中,双方密切配合,共同推高药品价格。原本每克不到百元的原料药,在进入一生化生产环节时价格暴涨至上万元。而最终的销售价格更是高达元/支至元/支,是生产成本的数百倍。
四、损害患者利益和公共利益
这一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患者的用药成本,使得许多需要这种“救命药”的患者因为高昂的价格而难以承受,同时也增加了国家医保基金的支出,严重损害了公共利益。根据第三方统计数据,年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加权平均价格为65元/支,而中国市场挂网价格是该价格的35倍至44倍。这种明显的价格差异揭示了中国市场上存在的严重不公平现象。
五、监管出手,维护市场秩序
面对如此严重的市场失序现象,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果断出手,对涉案的四家企业进行了严厉的处罚。根据《行政处罚决定书》,一生化与汇海方被认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以不公平高价销售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监管部门责令四家企业停止违法行为,并分别处以巨额罚款,总计罚没款约12.19亿元。这一处罚不仅是对涉案企业的惩罚,更是对市场秩序的有力维护。
六、反思与启示
此案引发了我们对医药市场监管的深刻反思。一方面,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原料药供应、药品生产、销售等环节的监管力度,防止类似的市场操控行为再次发生。另一方面,企业应自觉遵守市场竞争规则,不得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损害消费者利益。同时,公众也应提高对药品价格的